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近日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了有關老人鍛煉的“五大原則”:
應特別重視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運動 如游泳、慢跑、散步、騎車等。每周至少3次。
應重視力量訓練 以前的觀點是老人并不適宜從事力量訓練,其實適度的力量訓練對減緩骨質(zhì)喪失、防止肌肉萎縮、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積極作用。當然,老人應選擇輕量、安全的力量訓練,如舉小沙袋,握小杠鈴,拉輕型彈簧帶等,而且每次不宜時間過長,以免導致可能的受傷。
注意維持體能運動的“平衡”體能運動的“平衡”應包括肌肉伸展、重量訓練,彈性訓練及心血管運動等多種方面的運動。
高齡老人和體質(zhì)衰弱者也應參與運動 傳統(tǒng)的觀念是高齡老人(一般指70歲以上的古稀老人)最好呆在家里以“靜養(yǎng)”為主;而新觀念則鼓勵古稀老人也能參與適度運動,如散步、做早操等。
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 鍛煉須持之以恒。由于體質(zhì)較弱、體能較差、意志力減弱或傷痛困擾,不少人在鍛煉時往往會產(chǎn)生一些負面情緒(如急躁、怕苦等),由此而使鍛煉不能起到預定的健身效果。鑒于此,專家們要求健身者在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時,還須同時關注自己可能出現(xiàn)的負面情緒。
(責任編輯:羽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