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覺有酸水自胃脘上泛于食管、咽喉或口腔的病癥。臨床上常伴有燒心、胸骨后灼痛、反食、噯氣等癥,部分病人伴有咽部梗阻感、夜間嗆咳等癥狀。
一、生活起居指導
(一)季節(jié)變化時注意胃區(qū)保暖,避免受涼。
(二)由于反流易發(fā)生在夜間,睡眠時應抬高床頭30°
(三)餐后:宜取直立位或進餐0.5~1.5小時后進行散步,運動時間30-40分鐘,以身體發(fā)熱、微汗、不感到疲勞為宜。
(四)睡前:不進食,晚餐與入睡的間隔不少于3小時;睡前可行腹部按摩仰臥位雙腿屈曲,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做繞圈按摩,也可從上腹往下腹緩緩按摩,每天進行3~4次,每次5~10分鐘左右。
二、飲食指導
(一)肝胃郁熱證:宜食疏肝解郁,和胃清熱的食品,如金橘根、豬肚;肝氣犯胃者宜食理氣降氣的食品如蘿卜、佛手、生姜等。
(二)膽熱犯胃證:宜食疏肝利膽,清熱和胃的食品,如獼猴桃、甘蔗(不宜空腹食用)、白菜、蚌肉、生姜等。
(三)中虛氣逆證:宜食補中益氣、健脾和胃的食品,如粳米、蓮藕、香菇、山藥、豬肚、蓮子等。
(四)氣郁痰阻證:宜食理氣止郁,健脾化痰的食品,如扁豆、佛手、蘿卜等。
(五)瘀血阻絡證:宜食活血化瘀,理氣通絡的食品,如蓮藕、絲瓜等。
(六)燒心反酸的患者忌食生冷,少食甜、酸之品,戒煙酒、濃茶、濃咖啡、韭菜、茴香等,不宜過飽或過量飲水;胸骨后灼痛的患者忌食過熱、過燙的食物以免損傷食道粘膜,忌食辛辣、肥甘、煎炸之品,戒煙酒;胃脘脹滿的患者宜少量多餐,控制飲食攝入量,可進少量清淡易消化流食。
(七)烹調方法:食物應切細煮軟,烹調以燒、蒸、煮等軟性烹調為主,忌煎、炸、熏烤及腌制食品。
三、用藥指導
中藥湯劑宜在飯后半小時熱服,服藥后注意腹部保暖,避免受涼。
四、情志調理
(一)采用移情相制療法,轉移其注意力。
(二)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,給予患者心理支持。
(三)鼓勵病友間多溝通交流疾病防治經驗。
五、康復指導
(一)飲食有節(jié),定時定量,勿酗酒,勿暴飲暴食,勿過食生冷、油膩及辛辣傷胃之品。
(二)起居有時,防寒保暖,尤應注意胃脘部保暖,久病體虛者,充分休息,勞逸適度。
(三)鍛煉身體,如散步,慢跑,太極拳,氣功等,或用手掌自上向下按摩胃脘部,反復做20次,每日數次,增強脾胃功能。
(四)調攝精神,保持精神舒暢,避免情志刺激,誘發(fā)吐酸。
(五)明確診斷,避免致病因素。若反復吐酸,應認真檢查,及時治療。
(責任編輯:華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