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每年這個時候,口腔疾病患者就會開始增加。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黏膜有關(guān)。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相當高,高溫的食物必然會破壞口腔黏膜,就容易引發(fā)口腔疾病了。有的人在吃火鍋兩三天后,常常會出現(xiàn)咽喉、牙齦腫痛,舌尖、口腔潰瘍,腹脹痛、腹瀉等癥狀,有醫(yī)學專家稱之為火鍋綜合征,簡單來說就是上火了。
從中醫(yī)上來說,上火就是內(nèi)生燥熱,使得人體出現(xiàn)各種“燥”的表現(xiàn)。如果你在火鍋的食物搭配上下些功夫,就可以盡量減少這些癥狀的產(chǎn)生。多搭配青菜、豆腐,適當選擇飲料;別貪圖麻、辣、燙,寧愿舍棄一時的口感痛快,也最好不食或少食辛辣;節(jié)制偏熱的食物,就不會那么容易上火了。
妙招1:吃清火滋陰食物
麻辣火鍋讓人又愛又恨,為避免引火上身,在吃紅湯底火鍋的時候,要注意平衡,可以多吃一些清火滋陰的食物。
*青菜:火鍋作料不僅有肉、魚、丸子及動物內(nèi)臟等食物,還必須搭配大量的綠葉蔬菜。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和纖維素,其性多偏寒涼,不僅能消食解膩,還有清熱解毒、去火的作用。
*豆腐:吃完羊肉、牛肉,可以在火鍋里下一些豆腐,因為豆腐是含有石膏的一種豆制品,在火鍋內(nèi)適當放入豆腐,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,還可發(fā)揮石膏的清熱消火、除煩止渴的作用,減少上火癥狀。
*蓮子:蓮子不僅富含多種營養(yǎng)素,還是人體調(diào)補的良藥。火鍋內(nèi)適當加入蓮子,葷素結(jié)合有助于均衡營養(yǎng)。既能滋補強身,又可清心、瀉火。
妙招2:不圖熱辣
口腔、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-60℃,而火鍋濃湯溫度可高達120℃,食物燙熟即吃的話,很容易燙傷口腔、食管和胃黏膜。再加上麻辣等刺激,容易引起或誘發(fā)各種消化器官炎癥和潰瘍。
因此,食物從鍋中撈出,別猴急入口,最好先放在小碟待微涼,慢慢細品。而本來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,吃火鍋以少油、少麻辣的清淡火鍋為宜。
妙招3:喝點果汁飲料可降溫
涮火鍋的順序很有講究。最好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,不僅可以開胃,而且清涼口感能給口腔和胃腸降降溫。但肥胖者、老年人和血糖高者不太適合喝碳酸飲料,因而酸奶、杏仁露、椰汁等比較適合有慢性病的人和老年人。吃火鍋前后也可以吃些涼性水果,防止“上火”。
妙招4: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(nèi)
火鍋吃多了容易上火,即使再喜歡一周也不能超過一次,且每次最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(nèi)。有些人喜歡喝火鍋濃湯,而39飲食編輯建議最好不要,因為火鍋里的湯水煮得久了,變得粘稠又燥熱。
(責任編輯:)